[拼音] dī sān xià sì
[释义]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拼音] yǎn gāo shǒu dī
[释义]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出处]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拼音]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拼音] shān gāo shuǐ dī
[释义] 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拼音] bù zhī gāo dī
[释义]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拼音] dī shēng xì yǔ
[释义]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拼音] dī tóu dā nǎo
[释义]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出处] 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
[拼音] dī tóu hā yāo
[释义] 指谦卑恭顺的样子
[出处] 陆文夫《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
[拼音] dī méi shùn yǎn
[释义] 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出处]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拼音] bā gāo cǎi dī
[释义] 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拼音] xié jiān dī méi
[释义] 缩着肩膀,低着眉头。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虽器不益于旦夕之用,才不周于立朝之俊,不亦愈于胁肩低眉,谄媚权右。”
[拼音] dī rén yī děng
[释义] 比别人低一个等级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在这个家庭中,他从小就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
[拼音] méi gāo yǎn dī
[释义] 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回:“在赵琮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
[拼音] fú dī zuò xiǎo
[释义]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拼音] nán nán dī yǔ
[释义] 轻到几乎听不见的说话声
[出处] 邓普《军队的女儿》:“偶然听见她独个儿喃喃低语,好像是呓语。”
[拼音] qī gāo bā dī
[释义] 形容道路不平坦。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拼音] pú sà dī méi
[释义] 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拼音] fù ěr dī yán
[释义]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拼音] dī méi dǎo yùn
[释义] 倒霉,失意
[出处] 草明《婚事》:“你记住吧!人总有个低眉倒运的时候。”
[拼音] bù shí gāo dī
[释义]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