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ū zhòng chāo qún
[释义] 超群:超出众人之上。胜过众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6回:“右手那个对立的壮士,打扮得出众超群,人中罕有。”
[拼音] fá bù jí zhòng
[释义]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拼音] qiān nù yú zhòng
[释义] 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拼音] shēn xiān shì zhòng
[释义] 见“身先士卒”。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
[拼音] zhòng rén guǎng zuò
[释义]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出处] 《史记 魏公子列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拼音]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释义]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出处] 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在那个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则缀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它的周围又加众星拱月,环绕着好些较小的红宝石。”
[拼音] zhòng suǒ gòng zhī
[释义]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拼音]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释义] 见“大庭广众”。
[出处]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拼音] dì guǎng rén zhòng
[释义] 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
[拼音] jīng qún dòng zhòng
[释义] 见“惊师动众”。
[出处] 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拼音] nì tiān wéi zhòng
[释义] 谓违背天理人情。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夫以吴众不能成功者,何也?诚逆天违众而不见时也。”
[拼音] zhòng chuān fù hǎi
[释义]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出处] 《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拼音] zhòng huǐ xiāo gǔ
[释义] 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出处] 宋 李纲《宫词谢表》:“众毁销骨,虽贻投抒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拼音] 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
[释义] 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
[出处]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拼音] zhòng kǒu xiāo jīn
[释义]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拼音] qī shì huò zhòng
[释义] 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拼音] jié duàn zhòng liú
[释义]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出处]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拼音] yǒu fù zhòng wàng
[释义] 辜负众人的期望。
[拼音] 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释义] 聚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大自然。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拼音] zhòng hào zhòng wù
[释义] 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