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ǎo tà yǐ dài
[释义]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朋僚函札 向荣来函》:“如阁下允为留营,弟当于营中扫榻以待。”
[拼音] wén yǐ zài dào
[释义]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出处] 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拼音] wù yǐ qún fēn
[释义] 见“物以类聚”。
[出处]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拼音] wú yǐ zì róng
[释义] 容:容纳。没有什么可以藏身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2卷:“五更酒醒,觉衣衫拘绊,索烛览镜,羞愧无以自容。”
[拼音] xìn yǐ wéi shí
[释义] 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拼音] yǒu shēng yǐ lái
[释义] 从出生到现在。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拼音] yǐ ruò zhì qiáng
[释义]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拼音] yǐ shǒu wéi gōng
[释义]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出处] 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拼音] jì rì yǐ dài
[释义] 见“计日而待”。
[出处] 明·赵元星《贺贾元礼食廪序》:“待御为两京学使者,即不复外补,坐致九列,惟计日以待耳。”
[拼音] yǐ jǐ lǜ rén
[释义] 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
[出处]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拼音] kān yǐ gào wèi
[释义] 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出处] 魏巍《我们唾弃那种中国人》第二章:“近年来,我对此每每撰文加以表述,并获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同和好评,堪以告慰。”
[拼音] mó lì yǐ xū
[释义] 见“摩厉以须”。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茞》:“媳妇有妖胎,会将摩厉以需,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
[拼音] mó lì yǐ xū
[释义] 见“摩厉以须”。
[出处] 唐·白居易《重序》:“盖示余勇,摩砺以须我耳。”
[拼音] mó lì yǐ xū
[释义] 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拼音] yǐ zī qiē cuō
[释义] 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出处] 《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拼音] yǐ shū jiàn qīn
[释义] 指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远间亲唐 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
[拼音] xiāng rú yǐ zé
[释义] 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拼音] yǐ shí tóu shuǐ
[释义]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 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拼音] yǐ yī zhī wàn
[释义]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拼音] yǐ yáng yì niú
[释义]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