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à zhú kè lìng
[释义]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拼音] lìng rén chǐ lěng
[释义] 令:使;齿冷:因长期开口笑而使牙齿感到冷;指耻笑。使人耻笑。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观萼此疏,欲谀悦取宠而迂诞不经,令人齿冷。”
[拼音] cóng lìng rú liú
[释义]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出处]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拼音] lìng rén mò cè
[释义]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2回:“真是行踪诡秘,令人莫测了。”
[拼音] jìng yán lìng sè
[释义]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拼音] lìng rén tòng xīn
[释义] 指让人悲愤痛恨
[出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
[拼音] lìng chū rú shān
[释义] 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拼音] wài jiāo cí lìng
[释义]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出处] 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拼音] qiū xíng xià líng
[释义]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出处]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拼音] lìng rén qǐ jìng
[释义] 使人产生敬意。
[出处] 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拼音] fèng lìng wéi jǐn
[释义] 奉:敬受;唯:助词,只有;谨:谨慎。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有此种种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谨,不敢参差。”
[拼音] lìng rén xiàn mù
[释义] 指让人爱慕,钦慕,希望自己拥有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杨用之那番红光满面,春风得意的神情,看来着实令人羡慕。”
[拼音] lìng rén qīn pèi
[释义] 让人高度敬重
[出处]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我们党和人民战胜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文艺工作者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拼音] jūn lìng zhuàng
[释义] 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怕恩王不信,勒下军令状了去。”
[拼音] cāi quán xíng lìng
[释义] 划拳行酒令。形容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带脱衣,尽情欢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迹。”
[拼音] mù shǐ yí lìng
[释义]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出处] 《新唐书 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拼音]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释义]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拼音] pò jiā xiàn lìng
[释义] 指横暴的地方官。
[出处] 明 敖英《东谷赘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讼之。”
[拼音] jìn zhǐ lìng xíng
[释义]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出处] 清魏源《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拼音] jiā zhǔ xíng lìng
[释义]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出处] 《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