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ù yún qīn shě
[释义] 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拼音] pān qīn tuō shú
[释义]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
[拼音] qīn mào shǐ shí
[释义] 见“亲当矢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拼音] 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
[释义] 疏:疏远;近:亲近。不经常在一起就日益疏远,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拼音] qīn qīn qiè qiè
[释义] 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亲亲切切,又说了许多体己话。”
[拼音] zhū qīn hǎo yǒu
[释义] 总称所有亲友。
[出处] 《苏州的传说·双塔的传说》:“等到张书生和李相公临走时,街坊乡邻、诸亲好友来送行,姑嫂两人就借这个机会表明心迹。”
[拼音] zhū qīn liù juàn
[释义] 总称所有亲戚。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拼音] nèi shū wài qīn
[释义] 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拼音] lǐ bù qīn shòu
[释义] 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拼音] zhān qīn dài yǒu
[释义] 见“沾亲带故”。
[出处]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因此上装一个送饭的沾亲带友,那一个管牢的便不乱扯胡揪。”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qīn
[释义] 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 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拼音] jiǔ gù shí qīn
[释义] 泛指亲戚朋友。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
[拼音] xiāng qīn xiāng jìn
[释义] 近:亲近。形容彼此亲爱和好
[出处] 唐·杜甫《江村》:“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拼音] rén jí wēi qīn
[释义] 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常言道人急偎亲我稍知。”
[拼音] jiā pín qīn lǎo
[释义]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拼音] qīn rén shàn lín
[释义] 见“亲仁善邻”。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拼音] fù bèi xiāng qīn
[释义] 相亲:彼此亲爱。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黄门协邪,群辈相党,自冀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其构奸轨。”
[拼音] zhǐ qīn tuō gù
[释义]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拼音] pín jiàn qīn qī lí,fù guì tā rén hé
[释义] 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拼音] xì cǎi yú qīn
[释义] 比喻孝养父母。
[出处] 《艺文类聚 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着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