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ǎng qīn wèn yǒu
[释义]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出处] 茅盾《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
[拼音] wài qīn nèi shū
[释义] 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拼音] gǔ ròu zhī qīn
[释义]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出处] 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拼音] gǔ ròu xiāng qīn
[释义]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轻重》:“兄弟相戚,骨肉相亲。”
[拼音] wǔ qīn liù juàn
[释义]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拼音] nèi chēng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释义]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拼音] nèi jǔ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释义]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拼音] qīn xián yuǎn nìng
[释义]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出处]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拼音] tiān dào wú qīn
[释义]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出处]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拼音] qīn cāo jǐng jiù
[释义] 谓亲自料理家务。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拼音] qīn shū guì jiàn
[释义] 指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
[拼音] pān qīn dào gù
[释义]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
[出处] 梁羽生《风云雷电》第15回:“你这小子是刚出道的雏儿吗?我们在这里‘剪径’,难道你以为我是要和你攀亲道故么?”
[拼音] qīn mào shǐ shí
[释义] 见“亲当矢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拼音] rì qīn rì jìn
[释义] 近:亲近。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拼音] 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
[释义] 疏:疏远;近:亲近。不经常在一起就日益疏远,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拼音] pān qīn tuō shú
[释义]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
[拼音] mù yún qīn shě
[释义] 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拼音] gē gǔ liáo qīn
[释义]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妯娌两个商议,说要割股疗亲,可以回生起死。”
[拼音] sān qīn sì juàn
[释义] 见“三亲六眷”。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
[拼音] shuō qīn dào rè
[释义] 说亲切热情的话。用来形容只在口头上亲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可恨宝姐姐、琴妹妹天天说亲道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