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ún wáng jué xù
[释义] 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
[出处] 清 刘大櫆《金节母传》:“呜呼,太恭人以一女子,当金氏存亡绝续之交,一心惟鞠子为事。”
[拼音] cún wáng jì jué
[释义]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出处] 《穀梁传 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拼音] ruò yǒu suǒ wáng
[释义]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拼音] jiā wáng guó pò
[释义]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拼音] ruò cún ruò wáng
[释义]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拼音] rén wáng wù zài
[释义]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出处] 明 胡文焕《犀珮记 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拼音] wáng zài dàn xī
[释义] 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出处]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拼音] bīng bài jiàng wáng
[释义]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拼音] cún wáng ān wēi
[释义]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出处]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拼音] wáng guó nú
[释义] 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
[出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拼音] wēi jí cún wáng
[释义]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拼音] wáng guó zhī shēng
[释义] 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拼音] wēi wáng guān tóu
[释义]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拼音] rén qín jù wáng
[释义]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拼音] wáng guó miè zhǒng
[释义]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出处]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拼音] chǐ wáng shé cún
[释义]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拼音] pò guó wáng jiā
[释义]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拼音] jìn tuì cún wáng
[释义]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出处] 《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拼音] rén wáng zhèng xī
[释义] 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拼音] rì yǐn wáng hé
[释义]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出处] 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