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ōng shū bǎi chéng
[释义]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出处]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拼音] hú míng yú shū
[释义]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拼音] hóng qiáo shāo shū
[释义] 指言而无信的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拼音] kēng rú fén shū
[释义] 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出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拼音] náng yíng zhào shū
[释义]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拼音] jì yàn chuán shū
[释义] 谓传递书信。
[出处]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拼音] pù shū jiàn zhú
[释义] 谓睹物思人。
[出处] 清·浦起龙《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拼音] yǒu jiǎo shū chú
[释义]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拼音] míng shū jǐn zhóu
[释义] 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出处] 《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拼音] tōng shū dá lǐ
[释义] 谓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拼音] zhěn jīng jí shū
[释义]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 《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拼音] shū xiāng tóng chòu
[释义] 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拼音] mǎn fù shī shū
[释义] 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
[出处] 宋·陆游《梦与刘韶美夜饮乐甚》:“岸巾谈笑今谁记,满腹诗书只自愚。”
[拼音] rú jiā jīng shū
[释义]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拼音] niú jiǎo guà shū
[释义]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拼音] liǎng jiǎo shū chú
[释义]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拼音] fèi shū ér tàn
[释义]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拼音] lín chí xué shū
[释义]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拼音] dú shū sān dào
[释义]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拼音] dú shū zhǒng zǐ
[释义]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