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è ér bù huāng
[释义] 同“乐而不淫”。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拼音] wéi shàn zuì lè
[释义]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处]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拼音] xíng lè jí shí
[释义] 行:从事;及时:抓紧时机。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出处] 汉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当及时。”
[拼音] mí mí zhī lè
[释义] 同“靡靡之音”。
[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拼音] lè jí bēi lái
[释义] 同“乐极则悲”。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拼音] lǐ bēng yuè huài
[释义]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处]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拼音] hào shī lè shàn
[释义] 施:给予;乐:喜欢;善:好事。喜欢做善事和施舍,指乐于行善,喜欢施舍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
[拼音] zhuī huān qǔ lè
[释义] 犹言寻欢作乐。
[出处] 《宣和逸事》前集:“何况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目见帝都景致,怎不追欢取乐。”
[拼音] lè wǎng āi lái
[释义] 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出处] 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拼音] àn zhōng zuò lè
[释义]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拼音] ān xīn lè yì
[释义] 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出处] 清 李渔《奈何天 逼嫁》:“嫁到我家,须要安心乐意,不许憎嫌丈夫。”
[拼音] ān xīn lè yè
[释义] 指心绪安定,生活愉快。
[出处]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拼音] āi lè xiāng shēng
[释义]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拼音] kǔ lè bù jūn
[释义] 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
[拼音] lè ér wàng guī
[释义] 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拼音] lè chāng zhī jìng
[释义] 见“乐昌分镜”。
[出处]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思情间阻,则乐昌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
[拼音] gān pín lè dào
[释义]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出处] 《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不仰慕之。”
[拼音] bō lè yī gù
[释义]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拼音] zhuī huān zuò lè
[释义] 见“追欢取乐”。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琼英,你到那里,好生追欢作乐,务要丞相欢喜。”
[拼音] zhī mìng lè tiān
[释义]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