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ng hū suǒ yǐ
[释义]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拼音] wēi hū qí wēi
[释义]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拼音] chū hū yì liào
[释义] 指出人意料
[出处] 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拼音] yì hū xún cháng
[释义] 异:不同;寻常:平常 。不同于平常。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耽误了点年纪,还没有甚么要紧,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出奇。”
[拼音] shén hū qí shén
[释义] 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其: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
[拼音] mǎn bù zài hū
[释义]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拼音] chū hū yì wài
[释义]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拼音] chū hū yù liào
[释义] 指出人意料
[出处] 柯云路《三千万》:“白莎轻微地一怔,她对丁猛的平淡反应出乎预料。”
[拼音] chāo hū xún cháng
[释义] 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极不公平、极粗鲁或极不正义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五章:“张义民以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来对待这场决定他命运、前途的恋爱。”
[拼音] yūn yūn hū hū
[释义] 指头脑不清醒
[出处] 陆文夫《壶中日月》:“虽然有点晕晕乎乎,但此种晕乎是酒意而非睡意。”
[拼音] zhī hū zhě yě
[释义]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出处] 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拼音] bù yì lè hū
[释义]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拼音] háo bù zài hū
[释义] 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拼音] jiǒng hū bù tóng
[释义] 见“迥然不同”。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拼音] rè rè hū hū
[释义] 指事物温温热热或人待人亲切热诚、有同情心的或充满深情的状貌
[出处]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对老人很好,把一个家整治得干干净净,热热乎乎。”
[拼音] qíng xiàn hū cí
[释义]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出处] 《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拼音] qíng xiàn hū cí
[释义]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出处] 《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拼音] nán hū wéi qíng
[释义] 见“难以为情”。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斯时也,伤春者有难乎为情之怨,寻胜者作无可奈何之歌。”
[拼音] miǎo hū qí xiǎo
[释义] 眇:微小。形容非常微小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拼音] liū zhī hū yě
[释义] 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3回:“米先生也不好意思,抽空儿他就溜之乎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