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216个与“”相关的成语:
  • 北斗

    [拼音] běi dǒu zhī zūn
    [释义]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出处] 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 拜赐

    [拼音] bài cì zhī shī
    [释义]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 《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 不挑

    [拼音] bù tiāo zhī zǔ
    [释义]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出处] 清 宋育人《三堂诗品》:“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挑之祖。”
  • 楚越

    [拼音] chǔ yuè zhī jí
    [释义] 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临外敌入侵,国事危急。
    [出处] 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
  • 帝辇

    [拼音] dì niǎn zhī xià
    [释义]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出处] 《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 对症

    [拼音] duì zhèng zhī yào
    [释义]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 鹅湖

    [拼音] é hú zhī huì
    [释义]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
    [出处]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 非分

    [拼音] fēi fèn zhī cái
    [释义]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 丰屋

    [拼音] fēng wū zhī huò
    [释义] 见“丰屋之戒”。
    [出处] 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 割股

    [拼音] gē gǔ zhī xīn
    [释义]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医家有割股之心。”
  • 计无付

    [拼音] jì wú fǔ zhī
    [释义] 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 金人

    [拼音] jīn rén zhī jiān
    [释义]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计然

    [拼音] jì rán zhī cè
    [释义]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出处]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
  • 聋者

    [拼音] lóng zhě zhī gē
    [释义]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出处]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 渑池

    [拼音] miǎn chí zhī gōng
    [释义]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出处]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品而第

    [拼音] pǐn ér dì zhī
    [释义] 品:品评,区分;第:等第,等级。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
    [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上》:“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 在色

    [拼音] zài sè zhī jiè
    [释义]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
    [出处]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仁义

    [拼音] rén yì zhī bīng
    [释义]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塞翁

    [拼音] sāi wēng zhī mǎ
    [释义] 塞马。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 唐虞

    [拼音] táng yú zhī zhì
    [释义]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出处] 《古文观止 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不可见于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