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miàn zhī cí
[释义] 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拼音] bù yì zhī cái
[释义]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出处]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拼音] bù zhèng zhī fēng
[释义]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拼音] lòu wǎng zhī yú
[释义] 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拼音] yóu zhōng zhī yán
[释义] 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
[出处]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拼音] yán zhī chéng lǐ
[释义]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拼音] shòu zhī wú kuì
[释义]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拼音] tài rán chǔ zhī
[释义]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出处]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拼音] qián lǘ zhī jì
[释义] 黔:贵州;技:本领。黔驴的本领。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驴一鸣,虎大骇……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啃,断其喉
[拼音] yú mǐ zhī xiāng
[释义] 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
[出处] 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拼音] miè dǐng zhī zāi
[释义] 灭:淹灭;顶:头顶。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比喻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 《周易 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拼音] wéi xīn zhī lùn
[释义]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拼音] mò rán zhì zhī
[释义]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拼音]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拼音] yán zhī yǒu lǐ
[释义]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拼音] fēi fèn zhī xiǎng
[释义] 分;本分。超出本分的想法;不安分的念头。指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奢望。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命运》:“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拼音] dòng liáng zhī cái
[释义]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出处]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拼音] huàn nàn zhī jiāo
[释义] 交:交情;朋友;患难:危险和艰苦的处境。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拼音] fèi fǔ zhī yán
[释义]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出处]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拼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释义]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