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 jūn zhī zuì
[释义] 欺骗君主的罪行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拼音] qì zhī dù wai
[释义] 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拼音] wàn dài zhī yè
[释义] 传之万世的不朽功业
[出处] 唐·王勃《三国论》:“不能恢崇万代之业,创建七百之基。”
[拼音] wàn shì zhī yè
[释义] 传之万世的不朽功业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拼音] qiān lǐ zhī zhì
[释义] 远大的志向。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拼音] qù jiù zhī fēn
[释义]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拼音] yī jiā zhī zuò
[释义] 自成一家的著作。
[出处] 《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拼音] wéi wú zhī jìng
[释义] 同“鼪鼬之迳”。
[出处] 清·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时姬又恶嚣,非受縻于炎炙,则必逃之鼪鼯之径。”
[拼音] quǎn mǎ zhī liàn
[释义] 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出处] 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拼音] qiān jīn zhī tǐ
[释义] 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24回:“女儿千金之体万一有些差错,咱们祖宗的名声可要紧呀!”
[拼音] quǎn mǎ zhī chǐ
[释义] 齿:年轮。自己的年龄
[出处]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拼音] qū qū zhī xīn
[释义] 区区;微小。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或观点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拼音] qù jiù zhī jì
[释义] 就:接近。指进退的分寸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以至于此。”
[拼音] wú míng zhī pǔ
[释义]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拼音] qióng chí zhī yú
[释义] 穷池:无水的池子。干涸池中的鱼。比喻处境艰难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释义] 见“五尺之童”。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拼音] tiān zhī lù mín
[释义]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拼音] rán qí zhī mǐn
[释义]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处] 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拼音] wú rú zhī nài
[释义] 犹无如之何。
[出处]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也是他买了个赔钱货,无如之奈。”
[拼音] shēng huā zhī bǐ
[释义]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