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i cháng zhī móu
[释义] 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出处]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拼音] hòu jìn zhī xiù
[释义] 犹言后起之秀。
[出处] 《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拼音] sǔn zhī yòu sǔn
[释义] 形容极为谦虚。
[出处] 《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拼音] wò tà zhī cè
[释义] 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
[出处] 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拼音] hòu gù zhī huàn
[释义]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卢文纪劝帝驻河桥,庚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不能久驻汉地矣。”
[拼音] hóng yè zhī tí
[释义] 红叶上题的诗。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
[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毕竟是百年姻眷了,数当明白。相会有日,君不见红叶之题乎?”
[拼音] hé suí zhī zhēn
[释义]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拼音] héng hé zhī shā
[释义] 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夫死生转毂,因果循环,如恒河之沙,积数不可以测算。”
[拼音] hèn zhī qiē gǔ
[释义]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释义]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出处]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拼音] háo mò zhī chā
[释义] 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拼音] hè hè zhī míng
[释义] 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拼音] quǎn mǎ zhī nián
[释义] 犹犬马齿。
[出处] 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拼音] wú míng zhī pú
[释义] 见“无名之朴”。
[出处] 晋·傅玄《赠扶风马钧序》:“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拼音] wú xū zhī huò
[释义]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拼音] wèi yáng zhī qíng
[释义] 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出处] 《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拼音] wàng xíng zhī jiāo
[释义]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出处] 明 杨循吉《吴中语 魏守改郡治》:“然蒲圻爱彼殷勤,竟遂弃寐告,为。忘形之交”
[拼音] jiāo lù zhī mèng
[释义]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拼音] jì cháng zhī pǐ
[释义] 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拼音] pí ròu zhī tàn
[释义] 脾:通“髀”,大腿。指痛惜光阴虚度,思欲有所作为
[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