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ó zhōng zhī guó
[释义]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拼音] gù rén zhī qíng
[释义]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出处] 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拼音] gǔ ròu zhī qīn
[释义]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出处] 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拼音] gǔ ròu zhī ēn
[释义]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恩:亲爱。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8回:“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拼音] jì mèng zhī jiān
[释义]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拼音] wèi zhī rú hǔ
[释义]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拼音] guǎn bào zhī hǎo
[释义]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处] 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家公与蔡伯有管鲍之好。”
[拼音] gāo yú zhī rǎng
[释义] 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拼音] sān qiān zhī jiào
[释义]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拼音] xuè guāng zhī zāi
[释义] 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只怕躲不过去。”
[拼音] xīn fù zhī yán
[释义] 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玄德看了,急来车前泣告孙夫人曰:‘备有心腹之言,至此尽当实诉。’”
[拼音] hòu lái zhī xiù
[释义]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拼音] shuāng lù zhī jí
[释义]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拼音] sōng qiáo zhī shòu
[释义] 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出处] 《旧唐书 魏征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拼音] huī zhī jì qù
[释义] 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出处] 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拼音] shū hū zhī jiān
[释义] 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拼音] yī jǐ zhī sī
[释义]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拼音] yǐ yì wéi zhī
[释义]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拼音] mǔ nán zhī rì
[释义] 指自己的生日。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拼音] jì xué zhī shì
[释义]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出处]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