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yuān zhī gé
[释义]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拼音] huáng quán zhī xià
[释义]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出处] 《左传 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拼音] kāng tā rén zhī kǎi
[释义] 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出处] 明·李贽《焚书·寒灯小话》:“况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于人为不情,于己甚无谓乎?”
[拼音] lǐ yí zhī bāng
[释义]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拼音] pínjiànzhījiāobùkěwàng,zāokāngzhīqībùxiàtáng
[释义]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出处] 《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拼音] jiǔ wǔ zhī zūn
[释义]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 《周易 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拼音] yǒu dào zhī shì
[释义] 明白事理的人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拼音] hú liǎn zhī qì
[释义]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拼音] xī shì zhī zhēn
[释义] 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
[出处]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拼音] lì tán zhī jiān
[释义] 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 汉·扬雄《解嘲》:“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拼音] jiǎn ér yán zhī
[释义]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拼音] wèi dìng zhī tiān
[释义] 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天,自己先留个地步。”
[拼音] zhī rén zhī míng
[释义]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拼音] wáng guó zhī yīn
[释义]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拼音] bǎi shì zhī shī
[释义]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拼音] bái shǒu zhī xīn
[释义] 老年时的壮志。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拼音] bǎi chéng zhī fù
[释义]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出处] 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拼音] chǐ cùn zhī dì
[释义]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拼音] wèi zhī rú hǔ
[释义]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拼音] fāng cùn zhī dì
[释义] 指心。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