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én yì zhī shī
[释义]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拼音] tú lóng zhī jì
[释义]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拼音] tāo tiān zhī zuì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宋 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拼音] fǔ yǎng zhī jiān
[释义]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拼音] fēn ér zhì zhī
[释义]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出处] 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拼音] wàn quán zhī cè
[释义] 绝对可靠、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全:周到;策:计谋、办法。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拼音] qiè gǔ zhī chóu
[释义] 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拼音] ān shēn zhī dì
[释义]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拼音] bù jiě zhī chóu
[释义] 解除不了的仇恨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拼音] jiǎn ér yán zhī
[释义]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拼音] cháng shé zhī fù
[释义]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处]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拼音] chèn rén zhī wēi
[释义]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出处]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拼音] chí mù zhī nián
[释义]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拼音] chǐ cù zhī gōng
[释义]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拼音] shùn xī zhī jiān
[释义] 极短暂的时间内
[出处] 《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纪》:“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拼音] jiǔ wǔ zhī zūn
[释义]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 《周易 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拼音] píng yōng zhī bèi
[释义] 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农村这个天地里,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
[拼音] fù bèi zhī máo
[释义] 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
[拼音] fǎn jiàn zhī jì
[释义]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出处] 《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拼音] fāng wài zhī rén
[释义]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