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ǒu shí zhī shì
[释义]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拼音] bù jīng zhī tán
[释义]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拼音] hòu qǐ zhī xiù
[释义]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拼音] duō shì zhī qiū
[释义] 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出处] 唐 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拼音] tán zhǐ zhī jiān
[释义] 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 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拼音] fù zhī yī jù
[释义]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拼音] zhào zhī jí lái
[释义] 召:同“招”。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出处] 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拼音] bù fǎ zhī tú
[释义]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拼音] jiǔ quán zhī xià
[释义]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
[出处] 《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拼音] xīn fù zhī jiāo
[释义]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通判乃是心腹之交,径入来同坐何妨!”
[拼音] wéi xīn zhī yán
[释义] 违;违背。违背个人心意的言论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应以违心之言,释当日之恨。”
[拼音] xián wài zhī yì
[释义]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 《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拼音] fèn nèi zhī shì
[释义]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出处] 《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拼音] qiáo qiān zhī xǐ
[释义] 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
[出处] 《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拼音] mí liú zhī jì
[释义]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出处] 《尚书 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拼音] jīng rén zhī jǔ
[释义]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拼音] wū hé zhī zú
[释义] 乌合: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比喻仓猝聚集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梁书·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拼音] qiè gǔ zhī chóu
[释义] 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拼音] hào rán zhī qì
[释义]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拼音] fēn ér zhì zhī
[释义]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出处] 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