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zhī bù gù
[释义] 置:放着;之:代词;它;顾:照管;注意。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
[拼音] jí rén zhī kùn
[释义] 急:解急;救难。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拼音] gǎn kǎi xì zhī
[释义] 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
[出处]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拼音] yán zhī zuò zuò
[释义]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拼音] gāo yú zhī dì
[释义]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拼音] děng xián zhī bèi
[释义] 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拼音] huí tiān zhī lì
[释义]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出处] 《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拼音] yī miàn zhī shí
[释义]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拼音] dàn xī zhī jiān
[释义]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出处]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拼音] dàn rán chǔ zhī
[释义] 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拼音] dāng zhī yǒu kuì
[释义]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出处] 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拼音] děng ér xià zhī
[释义]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拼音] zhī hū zhě yě
[释义]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出处] 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拼音] zhuǎn shùn zhī jiān
[释义] 非常短暂的一瞬间。转瞬:转眼;一眨眼。
[出处] 清 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若余于董氏,则有师友偲偲之力,而零落于转瞬之间,更可伤也。”
[拼音] shén lái zhī bǐ
[释义]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拼音] yī jiàn zhī dì
[释义] 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拼音] shēng sǐ zhī jiāo
[释义] 同生共死的交谊。
[出处] 元 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拼音] lüè shí zhī wú
[释义]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释义]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出处] 《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拼音] shì lì zhī jiāo
[释义]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