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释义]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拼音] qīng cái zhàng yì
[释义] 犹轻财重义。
[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拼音] duō qíng duō yì
[释义] 指重情谊
[出处]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拼音] zhōng xiào jié yì
[释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拼音] ēn shān yì hǎi
[释义]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拼音] ēn jué yì duàn
[释义]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拼音] guǎ ēn shǎo yì
[释义]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这刘敏虽生在这寡恩少义的老子手内,有一个知疼着热的亲娘母子,二人相偎相靠,你惜我怜,还好过得日子。”
[拼音] zhōng gān yì dǎn
[释义]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拼音] jiàn yì bì wéi
[释义]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拼音] jiàn yì gǎn wéi
[释义] 见“见义勇为”。
[出处]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拼音] yì bó yún tiān
[释义]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拼音] qǔ yì chéng rén
[释义]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拼音] yì qì xiāng tóu
[释义]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出处]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拼音] qīng cái guì yì
[释义] 犹言轻财重义。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恒传》:“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拼音] jiàn yì dāng wéi
[释义] 见“见义必为”。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拼音] xùn yì wàng shēn
[释义]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出处]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拼音] lì bù kuī yì
[释义]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出处]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拼音] yǐ yì gē ēn
[释义]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出处]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拼音] guān liáo zhǔ yì
[释义]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出处]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拼音] zì yóu zhǔ yì
[释义] 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