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èi mín chú hài
[释义]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拼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释义]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拼音] zhù zhòu wéi nüè
[释义] 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拼音] lù lù wú wéi
[释义] 碌碌:平庸的样子。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
[拼音] huà dì wéi láo
[释义]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拼音] wéi shí guò zǎo
[释义] 不适时,还早了点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这些问题现在下结论,恐怕为时过早。”
[拼音] fèng wéi guī niè
[释义]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拼音] fèng wéi kǎi mó
[释义] 对某些人或事尊崇信奉;并当做典范、榜样。楷:法式;模:模范、典范。奉佛夫敷
[出处]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拼音] wéi fù bù rén
[释义] 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拼音] hé ér wéi yī
[释义] 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之。”
[拼音] hú zuò luàn wéi
[释义] 胡作非为。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决不可戏而不戏,胡作乱为。”
[拼音] yán wéi xīn shēng
[释义]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拼音] hù wéi biǎo lǐ
[释义] 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乙为甲的外表;甲为乙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拼音] wèi hǔ fù yì
[释义]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拼音]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拼音] wèi hǔ tiān yì
[释义]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拼音] jīn shí wèi kāi
[释义]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拼音] wéi è bù quān
[释义]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拼音] wéi shí shàng zǎo
[释义] 不适时,还早了点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拼音] xiāng rěn wèi guó
[释义] 忍:容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