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àn yǔ rén jiāo
[释义]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拼音] yǔ mín tóng lè
[释义]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拼音] yǔ hǔ chú hài
[释义] 替百姓除祸害。
[出处]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拼音] nán bù yǔ nǚ dòu
[释义]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与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拼音] róng rǔ yǔ gòng
[释义]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
[拼音] wú yǔ bǐ lún
[释义]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
[出处] 宋·王禹偁《西京谢上表》:“永宫宠遇,无与比伦。”
[拼音] wú yǔ wéi bǐ
[释义]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荣宠之盛,无与为比。”
[拼音] bù zú yǔ móu
[释义]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拼音] yǔ rén fāng biàn
[释义] 与:给。给予他人各种便利
[出处] 元·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常则是与人方便,会客周全。”
[拼音] fù yǔ dōng liú
[释义]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出处] 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拼音] chǐ yú kuài wǔ
[释义] 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拼音] rì bù wǒ yǔ
[释义]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拼音] yǔ shì fǔ yǎng
[释义]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处] 《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拼音] yǔ shì tuī yí
[释义]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拼音] mù tiǎo xīn yǔ
[释义] 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出处] 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拼音] gān kǔ yǔ gòng
[释义]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拼音] fēng qǔ kè yǔ
[释义]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出处] 荀况《荀子 君道》:“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
[拼音] xián yǔ wéi xīn
[释义] 见“咸与维新”。
[出处] 《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拼音] bāo biǎn yǔ duó
[释义]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拼音] xiāng yǔ wéi mìng
[释义] 相互依赖,维持活命
[出处] 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夫君既没,整齐家道,母子相与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