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ng mù bù shū
[释义] 比喻法令细密。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拼音] guī jiǎo bù lù
[释义]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拼音] guì bù líng jiàn
[释义] 贵:地位高;凌:欺凌。显贵的人不欺凌卑贱的人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国有什伍,治偏细民,贵不凌贱,富不傲贫,功不遗罢,佞不吐愚。”
[拼音] hé ér bù chàng
[释义]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出处] 《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拼音] hū bù jǐ xī
[释义] 形容吓得来不及喘气。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眯不给抚,呼不给吸。”
[拼音] háo mài bù qún
[释义] 群:合群。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
[出处] 《明史·庄杲传》:“庄杲,字孔愓,江浦人。自幼豪迈不群,嗜古博学。”
[拼音] hé bù chū tú
[释义]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拼音] hé suǒ bù wéi
[释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出处]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拼音] hé suǒ bù yǒu
[释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檄,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见闻所未及,遂以为诞也。”
[拼音] hào ràng bù zhēng
[释义] 让:退让,谦让。乐于谦让,不同别人争长短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1回:“如此看来,这几个交易光景,岂非‘好让不争’的一幅行乐图么?”
[拼音] zì shì bù míng
[释义] 自视: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拼音] wú shī bù xiào
[释义] 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出处] 《荀彧别传》:“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拼音] wén bù jìn yì
[释义] 意:意思。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3卷:“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意,犹待诀言。”
[拼音] wù mèi bù níng
[释义] 寤:醒时;寐:睡时;寤寐:日夜。日夜都不得安宁。形容十分惊慌与焦虑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是夜玄宗与杨妃同寝,毕竟因心中有事,寤寐不宁。”
[拼音] wù bù qù shàn
[释义]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拼音] wèi bù qī jiāo
[释义] 指地位高了,就会骄傲。
[出处] 《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拼音] wú shī bù kě
[释义]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拼音] xíng bù lǚ wēi
[释义]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出处]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拼音] xīn shù bù dìng
[释义] 心术:心计。心计难以捉摸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不想今日去往无门,非在位次低微,且王伦只心术不定,语言不准,难以相聚。”
[拼音] xíng shén bù quán
[释义]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