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ínjiànzhīzhī bùkěwàng,zāokāngzhīqī bù xiàtáng
[释义]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拼音] qióng bù shī yì
[释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出处]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拼音] xí wú bù jīng
[释义] 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出处]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拼音] qiān gǔ bù mó
[释义] 流传千万年也不会磨灭。犹千古不朽。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结构第一》:“《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
[拼音] qiān gǔ bù xiǔ
[释义] 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谁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时流下。”
[拼音] què gù bù bá
[释义] 见“确乎不拔”。
[出处]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六》:“因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拼音] qiú sǐ bù dé
[释义] 得:能够。想死也不能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拼音] rěn jùn bù zhù
[释义] 见“忍俊不禁”。
[出处]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拼音] rì bù wǒ yǔ
[释义]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拼音] rú chí bù jī
[释义] 放荡不受拘束。《汉书》: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出处] 《晋书·周处传论》:“周子隐以跅弛之材,负不羁之行。”
[拼音] rǔ dú bù pà hǔ
[释义]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出处] 鲁迅《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
[拼音] 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
[释义] 芝:通“芷”,香草;兰:香草。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
[出处]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拼音] shēng bù rú sǐ
[释义] 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拼音] tián bù zhī kuì
[释义] 见“恬不知耻”。
[出处]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拼音] tián bù zhī xiū
[释义] 见“恬不知耻”。
[出处] 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拼音] tāo tāo bù jìn
[释义]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同“滔滔不竭”。
[出处] 《清史稿 傅山传》:“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
[拼音] tào yán bù chén
[释义] 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拼音] tòng bù kān rěn
[释义]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陈通判女》:“过岭下,小石损我足,仆地移时,至今犹痛不堪忍。”
[拼音] tān wěi bù juàn
[释义] 亹亹:同“娓娓”,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也指说话、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厌”。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拼音] tú zuò bù guǐ
[释义] 图谋不轨。
[出处] 《东观汉记·郑众传》:“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