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ū háo bù fàn
[释义]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 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拼音] tiān bù zuò měi
[释义]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拼音] wàn bù yī shī
[释义]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拼音] rén bù liáo shēng
[释义]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 《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拼音] rén shì bù xǐng
[释义] 见“人事不省”。
[出处] 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拼音] rén shì bù zhī
[释义] 见“人事不省”。
[出处] 《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拼音] rì bù yí yǐng
[释义]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 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
[拼音] rì bù yí guǐ
[释义]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拼音] tú zuò bù guǐ
[释义] 图谋不轨。
[出处] 《东观汉记·郑众传》:“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
[拼音] bù cè zhī zuì
[释义] 指大罪,死罪。
[出处]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拼音] bù dēng dà yǎ
[释义]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
[出处] 见“不登大雅之堂”。
[拼音] bù gǎn zì zhuān
[释义] 自专: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出处] 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拼音] bù gǔ bù jīn
[释义]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拼音] bù huì zhī lù
[释义] 指忠言直谏之路。
[出处] 《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拼音] tān wěi bù juàn
[释义] 亹亹:同“娓娓”,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也指说话、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厌”。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拼音] huāng miǎo bù jīng
[释义] 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2回:“上古世远人湮,所传之事,如共工触山、女娲补天,俱荒渺不经。”
[拼音] huáng sǒng bù ān
[释义]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拼音] héng xíng bù fǎ
[释义] 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
[出处]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拼音] huò qū bù shēn
[释义]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出处] 清 戴名世《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拼音] jiǎn yào bù fán
[释义] 简明扼要,不烦琐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