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ò bù guān qíng
[释义]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处] 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拼音] miáo ér bù xiù
[释义]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拼音] měi fàn bù wàng
[释义] 指时刻不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拼音] mén bù tíng bīn
[释义]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拼音] mì yún bù yǔ
[释义]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出处]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拼音] móu wéi bù guǐ
[释义]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出处] 《魏书 任城王澄传》:“适得阳平表曰:穆泰谋为不轨,招诱宗室。”
[拼音] ná bù chū shǒu
[释义] 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
[出处] 张爱玲《创世纪》:“她尽管阔气不要紧,我们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手啰!”
[拼音] níng sǐ bù rǔ
[释义]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出处]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拼音] niàn niàn bù shě
[释义]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出处]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立坐食息,念念不舍。”
[拼音] ní ér bù zǐ
[释义]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拼音] nǐ bù yú lún
[释义] 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拼音] nǚ dà bù zhòng liú
[释义] 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释义]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拼音] piàn jiǎ bù hái
[释义] 见“片甲不回”。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军马守关,以待刘总督后队官军,杀教他片甲不还,方称畅快!”
[拼音] piàn wǎ bù liú
[释义] 同“片瓦无存”。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婆子被蒋家打得个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县去了。”
[拼音]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
[释义]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拼音] piàn wǎ bù cún
[释义] 一块整瓦也没有了。形容建筑物全部毁坏
[出处] 《宋史·苏易简传》:“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林木匮乏。”
[拼音]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
[释义]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
[出处] 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释义] 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拼音]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
[释义]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出处]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