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ǎo bù zhān dì
[释义] 见“脚不点地”。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着凤姐儿走了。”
[拼音] jiǔ sǐ bù huǐ
[释义]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拼音] jǔ zhǐ bù fán
[释义]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拼音] zhī zú bù rǔ
[释义]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拼音] wéi dé bù zhōng
[释义] 见“为德不卒”。
[出处] 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拼音] jié ào bù gōng
[释义] 同“桀骜不逊”。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拼音] zuò bù ān xí
[释义]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拼音] jūn bù xuè rèn
[释义] 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拼音] kùn ér bù xué
[释义]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拼音] kè hú bù chéng
[释义] 刻:刻画;鹄:天鹅。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择浅近者读之,还是刻鹄不成类鹜之意。”
[拼音] kuǐ bù bù lí
[释义]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拼音] zhāo bù jí xī
[释义] 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拼音] lái zhě bù shàn
[释义]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出处]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拼音] luò pò bù jī
[释义]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 宋 刘斧《青琐高议 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
[拼音] mì ér bù xiè
[释义]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9卷:“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拼音] lín nàn bù jǔ
[释义] 临:到;难:灾难;惧: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出处] 《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拼音] lín nàn bù kǒng
[释义] 临:到;难:灾难;恐: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出处] 《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拼音] lín wēi bù dàn
[释义] 临:碰到,面临;惮:畏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出处]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
[拼音] sú bù kě yī
[释义]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拼音] míng gǎn bù wàng
[释义]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已是铭感不忘,厚贶断不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