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zhī suǒ kě
[释义]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拼音] bù zhī tòng yǎng
[释义]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拼音] sú bù kě yī
[释义]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拼音] lín wēi bù dàn
[释义] 临:碰到,面临;惮:畏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出处]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
[拼音] luò pò bù jī
[释义]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 宋 刘斧《青琐高议 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
[拼音] bǐ zhòng bù tóng
[释义]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拼音] biàn huà bù qióng
[释义]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出处] 清 赵起杲《青本刻例言》:“编中所述鬼狐最伙,层见迭出,变化不穷。”
[拼音] bīng bù yàn quán
[释义] 见“兵不厌诈”。
[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拼音] bù fēng bù jiǎn
[释义] 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出处] 见“不丰不杀”。
[拼音] bù gēn zhī lùn
[释义]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拼音] yī zì bù yi
[释义]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拼音] gù bù bù lí
[释义]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出处]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拼音] nèi xǐng bù jiù
[释义]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 《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拼音] huà bù xū chuán
[释义] 谓传言不假,与实际相符。
[出处]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人说此人矜骄傲慢,果然话不虚传。”
[拼音] hú yí bù dìng
[释义]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拼音] nán bù yǔ nǚ dòu
[释义]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与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拼音] háo bù jiè huái
[释义] 毫:丝毫;介:进入。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2章:“对此不惟毫不介怀,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拼音] háo mài bù jī
[释义]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文艺传·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拼音] jiàn bù kě zhǎng
[释义] 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拼音] míng bù xū dé
[释义]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出处] 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