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ēn cī bù qí
[释义]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拼音] bù kě yī shì
[释义]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拼音] nù bù kě è
[释义]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拼音] kè bù róng huǎn
[释义]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拼音] bù shèng méi jǔ
[释义]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出处]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拼音] kū xiào bù dé
[释义]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出处]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拼音] luò yì bù jué
[释义]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拼音] liàn liàn bù shě
[释义]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
[出处] 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
[拼音] bǎi sī bù jiě
[释义]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拼音] bù qī ér yù
[释义]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拼音] qiú zhī bù dé
[释义]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拼音] mò bù guān xīn
[释义]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拼音] bù kān shè xiǎng
[释义]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拼音] bù hán ér lì
[释义]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拼音] bù shí tái jǔ
[释义] 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拼音] qiè ér bù shě
[释义]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拼音]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拼音] bù yì ér fēi
[释义]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出处]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拼音] bù yí yú lì
[释义]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