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à hǔ bù chéng
[释义] 画老虎画不好(画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出处] 东汉 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拼音] qí qū bù píng
[释义]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拼音] nì gǔ bù huà
[释义]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法。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出处] 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拼音] diē dàng bù jī
[释义] 跌宕:放纵无拘束。羁:马笼头。心志放逸无拘无束。比喻束缚。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王迈潘妨》:“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
[拼音] tiān bù zuò měi
[释义]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出处]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五回:“谁知天不做美,偏偏到了十月间,变雄为雌,又产下一位公主。”
[拼音] hài rén bù qiǎn
[释义]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拼音] pái huái bù dìng
[释义]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无主意地转游,何去何从徘徊不定。”
[拼音] sī háo bù shuǎng
[释义] 丝毫:形容极小,1分=1000丝=100毫=10厘;爽:差。一点儿也不差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建康保宁光誉禅师》:“密远化机,丝毫不爽。”
[拼音] qín sè bù tiáo
[释义]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出处] 《汉书 礼乐志》:“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拼音] huāng miù bù jīng
[释义] 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留枕之说,荒谬不经,考阿甄与陈思,年齿悬殊。”
[拼音] kǔ bù kè yán
[释义]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出处]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释义]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拼音] kuì bù gǎn dāng
[释义]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称赞或物品受之有愧。
[出处] 清 郑燮《刘柳村册子》:“紫琼崖道人,慎郡王也,赠诗:‘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愧不敢当,然亦佳句。”
[拼音] nìng zhé bù wān
[释义]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出处] 《齐民要术 卷五 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拼音] dài lǐ bù lǐ
[释义]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拼音] mō tóu bù zháo
[释义] 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拼音] gōng chéng bù jū
[释义]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拼音] èr huà bù shuō
[释义] 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
[拼音]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
[释义]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拼音] chén mò bù yǔ
[释义] 指一言不发
[出处] 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