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shí tái jǔ
[释义] 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释义]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释义]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拼音] bù yán ér yù
[释义]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拼音] bù chū suǒ liào
[释义]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拼音] bù zé shǒu duàn
[释义]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释义]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出处]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拼音]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拼音] cēn cī bù qí
[释义]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释义]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 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拼音] bù sān bù sì
[释义]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拼音] kè bù róng huǎn
[释义]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拼音] chóu méi bù zhǎn
[释义]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拼音] bù tóng fán xiǎng
[释义]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拼音] diān pū bù pò
[释义] 颠:跌倒;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形容理论、学说等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