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n bù shī yī
[释义] 失:失误,差错。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万不一失”、“万无一失”、“万无失一”。
[出处]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拼音] luò tuò bù jī
[释义] 落拓:亦作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羁:束缚。形容人的行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可是骥东官虽是武夫,性情却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羁。”
[拼音] hào xué bù juàn
[释义]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拼音] xīn shù bù zhèng
[释义]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拼音] lì bù néng zhī
[释义]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拼音] wú suǒ bù zhī
[释义]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出处] 《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拼音] hēi bái bù fēn
[释义]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拼音] háo bù yóu yù
[释义]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拼音] dài dā bù lǐ
[释义]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出处] 冰心《南归》:“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说:‘不知船停在哪里,也许是没有到罢!’”
[拼音] háo bù chí yí
[释义] 毫:一点儿。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
[拼音] yī wén bù míng
[释义]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拼音] wéi fù bù rén
[释义] 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拼音] yāng yāng bù lè
[释义]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出处] 《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拼音] chén bù zhù qì
[释义] 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出处] 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拼音] cí bù dá yì
[释义]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拼音] jiū chán bù qīng
[释义] 纠结缠绕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纷乱;使人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叹道:‘你如今一请就来,往后又是纠缠不清。”
[拼音] chū qí bù bèi
[释义] 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
[拼音] cì cì bù xiū
[释义]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出处] 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休。”
[拼音]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释义]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拼音] xǐ bù zì shèng
[释义] 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出处] 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