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kě duō dé
[释义]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拼音] bù kě lǐ yù
[释义]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拼音] bù kě qǐ jí
[释义]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拼音] bù kě zhuō mō
[释义]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拼音] kě wàng bù kě jí
[释义]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出处]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拼音] bù liú yú dì
[释义]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拼音]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拼音] gǎn jī bù jìn
[释义]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拼音] bù niàn jiù è
[释义]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拼音] bù pò bù lì
[释义]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拼音] tān duō jiáo bù làn
[释义] 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
[拼音] wú suǒ bù néng
[释义]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拼音] bù shàng bù xià
[释义]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拼音] bù shèn liǎo liǎo
[释义]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出处] 《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拼音] shào bù gēng shì
[释义]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拼音] shì bù guān jǐ
[释义]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出处]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拼音] háo bù chí yí
[释义] 毫:一点儿。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
[拼音] jiū chán bù qīng
[释义] 纠结缠绕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纷乱;使人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叹道:‘你如今一请就来,往后又是纠缠不清。”
[拼音] cí bù dá yì
[释义]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