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én bù shǒu shè
[释义]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拼音] bù kān rù mù
[释义]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拼音] shì sǐ bù qū
[释义]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出处]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释义]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拼音] shǐ zhì bù yí
[释义]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拼音] bù kě gào rén
[释义]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出处] 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拼音] 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拼音] bù kě piān fèi
[释义]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拼音] sǐ bù gǎi huǐ
[释义] 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形容极其顽固;坚持错误。
[出处]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
[拼音] lù bù shí yí
[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拼音] liù qīn bù rèn
[释义]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出处] 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拼音]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拼音] tān xīn bù zú
[释义]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拼音] bì bù kě shǎo
[释义] 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拼音] tà bù bù qián
[释义]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拼音] wú jiān bù cuī
[释义]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
[出处] 《旧唐书 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拼音] chū yán bù xùn
[释义]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拼音] bù róng zhì yí
[释义]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拼音] wén sī bù dòng
[释义] 一点也不动。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释义]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