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shí hǎo dǎi
[释义]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拼音] jū xīn bù liáng
[释义]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拼音] bù zú wéi píng
[释义] 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
[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拼音] jǔ bù shèng jǔ
[释义] 举:列举;不胜:不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很多。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拼音] shì sǐ bù qū
[释义]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出处]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拼音] shǐ zhì bù yí
[释义]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拼音] shēn bù yóu jǐ
[释义]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拼音] bù kě gào rén
[释义]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出处] 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拼音] bù kě piān fèi
[释义]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拼音] shí bù wǒ dài
[释义]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出处]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拼音] bì kǒu bù tán
[释义]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出处]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拼音]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拼音] jié rán bù tóng
[释义]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拼音] sù bù xiāng shí
[释义]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拼音] shì bù kě dāng
[释义]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出处] 《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拼音] kuī rán bù dòng
[释义] 高大挺立;难以撼动。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拼音] bù róng zhì yí
[释义]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拼音] sǐ bù gǎi huǐ
[释义] 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形容极其顽固;坚持错误。
[出处]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
[拼音] 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