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n kǔ qiān xīn
[释义]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拼音] guāng yàn wàn zhàng
[释义] 光焰:光辉。形容极其辉煌灿烂
[出处]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拼音] wàn jiàn zuān xīn
[释义] 像万支箭钻入心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那安卿说到此处,好如万箭钻心,长号数声而绝。”
[拼音] wàn guǎ qiān dāo
[释义] 剐:割肉离骨。古代的凌迟的酷刑。形容人的罪恶重大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轻轻地素放了。”
[拼音] wàn mù kuí kuí
[释义]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拼音] qiān qiū wàn shì
[释义] 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
[拼音] wàn hù qiān mén
[释义] 指众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广。
[出处] 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拼音] qiān tai wàn zhuàng
[释义] 极言状态之多。
[出处] 南朝·梁武帝《龙教寺碑》:“浮屠涌现,千态万状。”《宣和画谱·山水》:“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纔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
[拼音] qiān tiáo wàn duān
[释义] 犹言千言万语。
[出处] 《后汉书·吴汉传》:“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
[拼音] qiān tiáo wàn lǚ
[释义] 形容条缕繁多。
[出处]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之十:“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
[拼音] qiān tiáo wàn xù
[释义] 犹千端万绪。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一:“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
[拼音]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
[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拼音] wàn bù yī shī
[释义]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拼音] qiān xù wàn duān
[释义] 犹千端万绪。
[出处] 《晋书·陶侃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拼音] wàn mǎ jiē yīn
[释义] 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出处]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拼音] qiān zhuàng wàn tai
[释义] 同“千态万状”。
[出处] 《宣和画谱·道释》:“至于鹰犬驰突,云龙出没,千状万态,势若飞动。”宋·欧阳修《题薛公期画》:“及徐而定视,则千状万态,笔简而意足,是不亦为难哉。”
[拼音] qiān yī wàn shùn
[释义] 形容非常顺从。同“千依百顺”。
[出处] 明 董说《西游补》第六回:“忽有一对侍儿跪在面前,请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还不要千依万顺。’”
[拼音] wàn lǐ tiáo tiáo
[释义] 形容路程很遥远。
[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女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
[拼音] qiān zhēn wàn zhēn
[释义]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是小的伏侍他上马,又是小的剥他的衣服,面貌认得仔细,千真万真是他。”
[拼音] wàn yìng líng dān
[释义] 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