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 léng bā bàn
[释义] 比喻四分五裂。
[出处] 梁实秋《老年》:“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
[拼音] qī shí èr háng
[释义] 泛指各行各业。
[出处] 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拼音] qī jiǎo bā shǒu
[释义]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处] 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拼音] qī zuǐ bā zhāng
[释义]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拼音] luàn qī bā zāo
[释义] 见“乱七八糟”。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拼音] qī lǎo bā xiǎo
[释义] 指老人与小孩。老老少少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拼音] qī wān bā guǎi
[释义] 亦作“七弯八拐”。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
[出处]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第一场:“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负了,被你七湾八拐的几下子,连我都拿不定主意来了。”
[拼音] qī chuāng bā kǒng
[释义] 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八孔的,难以骤完。”
[拼音] qī kǒu bā zuǐ
[释义] 同“七嘴八舌”。
[出处]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拼音] qī zú bā shǒu
[释义] 见“七脚八手”。
[出处] 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拼音] qī qiào mào huǒ
[释义] 同“七窍生烟”。
[出处]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拼音] qī píng bā wěn
[释义] 十分稳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拼音]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释义] 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出处] 唐 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拼音] sān hún qī pò
[释义]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出处]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拼音] qī sǔn bā shāng
[释义] 形容损伤惨重。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拼音] wǔ láo qī shāng
[释义]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拼音] qī bù chéng zhāng
[释义] 同“七步成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拼音] shuō qī shuō bā
[释义] 总之,不管怎么说
[拼音] qī qī bā bā
[释义]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7回:“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释义] 见“七纵七禽”。
[出处] 《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