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ng yī sè
[释义] 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观]赌品甚高,输得越多心越定,脸上神色丝毫不动。又欢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拼音] fǎn gē yī jī
[释义]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拼音] tuán jié yī zhì
[释义]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拼音] tiān gè yī fāng
[释义]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拼音] yī fà qiān jūn
[释义]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拼音] yì shí èr niǎo
[释义]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拼音] yī xiāng qíng yuàn
[释义] 只凭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出处] 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拼音]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处]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拼音] yī wō fēng
[释义]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拼音] yī qīng èr chǔ
[释义]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拼音] yī yǔ pò dì
[释义]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处]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拼音] hōng dòng yī shí
[释义]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
[出处] 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拼音] yǐ yī dāng shí
[释义]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拼音] yī chàng yī hè
[释义] 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出处] 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拼音]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抹煞:涂抹掉;勾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也作“一笔抹杀”。
[出处]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拼音] shuō yī bù èr
[释义]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拼音] yī shí bàn kè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拼音] yī wú shì chù
[释义]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拼音] jǐ jǐ yī táng
[释义]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拼音] yī shǒu zhē tiān
[释义]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出处]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