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mù pò tiān
[释义]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拼音] yī gù zhī róng
[释义] 顾:看。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
[拼音] yī sī bàn sù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拼音] yī bān yī jí
[释义] 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出处] 《旧唐书 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 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拼音] guī shí guī yī
[释义] 谓有条有理。
[出处]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拼音]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释义]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拼音] hún rán yī tǐ
[释义]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拼音] jiāo yī shí bǎi
[释义]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拼音] jìn dǐng yī luán
[释义]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出处] 明沈鲤《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拼音] lín fèng yī máo
[释义] 比喻好东西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了。
[出处] 唐·张怀谨《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拼音] miǎo rán yī shēn
[释义] 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出处] 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拼音] qū yǔ yī qīng
[释义] 区宇:天下。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出处] 《元史·伯颜传》:“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
[拼音] 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
[释义]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出处]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拼音] tōng guān yī tǐ
[释义] 恫瘝:病痛,疾苦。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的痛苦
[出处] 太平天国·黄期陛《建天京于金陵论》:“恫瘝一体,休戚相关,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
[拼音] wèi zhī wàn yī
[释义] 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拼音] xiāng yǔ wéi yī
[释义]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拼音] yī póu tǔ
[释义] 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 《史记 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拼音] yī shēn wǔ xīn
[释义] 比喻杂念很多。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拼音] bào xiào wàn yī
[释义]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拼音] jià zēng yī gù
[释义] 原意是卖不出去的好马,被伯乐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价钱。比喻本来默默无闻,遇到赏识的人而抬高了身价。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