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dā liǎng yòng
[释义]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拼音] yī bān yī jí
[释义] 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出处] 《旧唐书 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 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拼音] hú yuè yī jiā
[释义] 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
[出处]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拼音] huàn ruò huà yī
[释义] 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出处] 唐·程晏《萧何求继论》:“萧河为法,斠若画一。”
[拼音] huà yī zhī fǎ
[释义] 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出处] 《后汉书 王充王符等传论》:“太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
[拼音] yī bì wàn qǐng
[释义] 形容青绿无际。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拼音] zhòng zú yī jì
[释义] 见“重足一迹”。
[出处] 《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
[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释义]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出处]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拼音] kè jiān yī xīn
[释义] 指能一心以事君。
[出处] 语出《书 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拼音] luó zhī yī mù
[释义]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出处] 《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拼音] nìng yǔ qiān rén hǎo,mò yǔ yī rén dí
[释义]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拼音] ràng lǐ yī cùn,dé lǐ yī chǐ
[释义]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出处]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拼音] tóng gōng yī tǐ
[释义]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拼音] wú yī kě
[释义] 没有一点可取的
[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彰君之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也。”
[拼音] yī sī bàn sù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拼音] xiá ěr yī tǐ
[释义] 谓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出处]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不亦康乎?”
[拼音] xián yáng yī jǔ
[释义]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拼音] yī tuī liǎng sǎng
[释义] 形容一再推托。
[拼音] yī yè shí qǐ
[释义] 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拼音] yī mù pò tiān
[释义]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