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ā yī lì bǎi
[释义] 见“杀一砺百”。
[出处]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拼音] tòng kuài yī shí
[释义] 只顾任情尽兴而为,不考虑后果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
[拼音] tóu yī wú èr
[释义] 唯一,只有一个。
[出处] 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拼音] tóng dé yī xīn
[释义]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出处] 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拼音] wú yī bù bèi
[释义] 谓样样齐全。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一不精,无一不备。”
[拼音] wàn dài yī shí
[释义] 时:时机。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 《梁书·陈伯之传》:“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
[拼音] yī yīn yī yǒng
[释义] 指吟诗作赋。
[出处] 《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吟一咏,许将北面矣。”
[拼音] yī niú jiǔ suǒ
[释义] 比喻无法解脱。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拼音] yī fāng zhī rèn
[释义]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出处]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拼音] yǐ yī fèng bǎi
[释义]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拼音] yī jiā zhī zuò
[释义] 自成一家的著作。
[出处] 《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拼音] yī shēn liǎng tóu
[释义]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出处] 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
[释义] 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拼音] yī zì cháng chéng
[释义]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拼音] ài guó yī jiā
[释义] 热爱祖国,像一家人
[出处] 《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拼音] 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拼音] huì cuì yī táng
[释义] 荟萃:草木繁茂,引申为杰出人物或精美东西的聚集;一堂:指在一个厅堂里。形容难逢的盛会。
[拼音]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
[释义]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出处]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拼音] qiān jīn yī kè
[释义]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出处] 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拼音] sù bì yī qīng
[释义]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出处] 《清史稿·林则徐传》:“吴中洊饥,奏免逋赋,前在籓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