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qiū yī hè
[释义]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处] 《汉书 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拼音] yī sǐ yī shēng
[释义] 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拼音] yī yǐn yī zhuó
[释义] 原指鸟类随心饮食,后也指人的饮食。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拼音] bǎi shì yī rén
[释义] 指极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拼音] bù míng yī gé
[释义]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 收藏 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
[拼音] dǎo dǎ yī wǎ
[释义] 犹言倒打一耙。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拼音] èr ér yī
[释义] 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我回答说:‘这是二而一的事情,并不矛盾。’”
[拼音] héng hé yī shā
[释义] 比喻极其渺小。
[出处] 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拼音] yī zī bàn jí
[释义] 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出处] 唐 无名氏《玉泉子 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拼音] míng qīng yī shí
[释义] 倾:倾慕,钦佩。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
[出处] 《清史稿·艺术·王时敏传附原祁》:“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实过之。”
[拼音] píng chéng jiè yī
[释义] 背城借一。谓与敌决一死战。
[出处] 《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拼音] tòng kuài yī shí
[释义] 只顾任情尽兴而为,不考虑后果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
[拼音] tóu yī wú èr
[释义] 唯一,只有一个。
[出处] 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拼音] tóng dé yī xīn
[释义]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出处] 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拼音] wú yī bù bèi
[释义] 谓样样齐全。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一不精,无一不备。”
[拼音] wàn dài yī shí
[释义] 时:时机。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 《梁书·陈伯之传》:“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
[拼音] yī yīn yī yǒng
[释义] 指吟诗作赋。
[出处] 《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吟一咏,许将北面矣。”
[拼音] yī niú jiǔ suǒ
[释义] 比喻无法解脱。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拼音] yī shēn liǎng tóu
[释义]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出处] 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
[释义] 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