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chǎng kōng
[释义]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拼音] yī gǔ nǎo er
[释义] 通通。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拼音]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出处]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拼音] dà bǐ yī huī
[释义] 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3回:“老贼看了,连说:‘妥当结实,就劳贤契大笔一挥。”
[拼音] yī dìng zhī guī
[释义] 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出处] 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拼音] pèng yī bí zǐ huī
[释义] 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
[出处]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
[拼音] rén shǒu yī cè
[释义]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听说六科廊的官员,是人手一册。”
[拼音] wàn wú shī yī
[释义]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拼音] yī tiáo lóng
[释义]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出处] 张平《抉择》:“据说现在时兴的已经是一条龙服务:跳舞、吃饭、桑拿、唱歌、打牌,从下午开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拼音] yī pán qí
[释义] 一个回合的对弈。整个棋盘的势态,比喻各局部之间互相协调,服从全局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西门庆还把他强死强活拉到李瓶儿房内,下了一盘棋,吃了一回酒。”
[拼音] yī bān jiàn shí
[释义]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拼音] bù zàn yī cí
[释义]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拼音] fù zhū yī jù
[释义] 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
[拼音] liáo shèng yī chóu
[释义] 略微高出一点儿。
[出处]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较之第四节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觉聊胜一筹。”
[拼音] liáng yǒu bù yī
[释义]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出处]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拼音] míng zhòng yī shí
[释义]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拼音] niú zhī yī máo
[释义]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出处] 《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拼音] piān ān yī yú
[释义]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拼音]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释义]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出处] 五代 前蜀 韦庄《喜迁莺》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拼音] yī bǎ sǐ ná
[释义]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八:“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