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cháng èr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拼音] yī zhī zhī qī
[释义] 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拼音] yī shuāng liǎng hǎo
[释义] 比喻夫妇美好相称。
[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
[拼音] yī jǐ zhī sī
[释义]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拼音] yī tiān xīng dǒu
[释义] 比喻事情多而杂乱。
[出处]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释义]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拼音] yī jiè shū shēng
[释义]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拼音] bié zhì yī huì
[释义]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辄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
[拼音] yī shǒu yī jiǎo
[释义] 见“一手一足”。
[出处]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拼音] dà hǎi yī zhēn
[释义]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无从寻觅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
[拼音] yī yè bào qiū
[释义] 同“一叶知秋”。
[出处] 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拼音] yī lóng yī zhū
[释义]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拼音] kuàng gǔ yī rén
[释义] 旷古:空前;从古到今。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形容绝无仅有。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拼音] 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出处] 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拼音] yī bù niǔ zhòng
[释义]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拼音] yī fā pò dì
[释义]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拼音] yī cháng liǎng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拼音] yī zì lián chéng
[释义] 极言文辞的精妙。
[出处]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拼音] yī kǒu liǎng chí
[释义] 比喻贪多。
[出处]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拼音] yī suì sān qiān
[释义]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