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ò yán yī xiào
[释义] 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
[出处] 鲁迅《奇怪》:“那么,我也来‘破颜一笑’吧——哈!”
[拼音] yī zhī zhī qī
[释义] 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拼音] wàn kǒu yī tán
[释义]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拼音] wēi fèng yī yǔ
[释义]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出处] 《梁书·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
[拼音] yī miàn rú jiù
[释义]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出处] 《晋书 张华传》:“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拼音] yī fàn qiān jīn
[释义]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拼音] yī jǐ zhī sī
[释义]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拼音] yī shí sān kè
[释义] 同“一时半刻”。
[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拼音] yī chà nà
[释义]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未尝有一刹那倾断续之相。”
[拼音] yī rì sān xǐng
[释义]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拼音] yī yán yī xíng
[释义] 每句话,每个行动。
[出处] 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拼音] yī yǐ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拼音] 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拼音] yī hán rú cǐ
[释义]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拼音] yī lóng yī shé
[释义]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拼音] yī lín yī zhǎo
[释义]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拼音] yī zhì yú cǐ
[释义] 竟到如此地步。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拼音] yī zì bù yi
[释义]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拼音] yī shì zhī xióng
[释义]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出处]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拼音] yī qiè zhòng shēng
[释义]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 《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