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guō zhōu
[释义] 形容一团糟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一进城就搞成了一锅粥,四处乱钻。”
[拼音] yān rán yī xiào
[释义] 嫣然:美好的样子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的样子。也作“嫣然而笑”。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拼音] yī nián yī dù
[释义] 谓每年一次。
[出处] 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惟有春风应最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拼音] rì fù yī rì
[释义]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拼音] tiě bǎn yī kuài
[释义] 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拼音] wén yī zhī shí
[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拼音] yī chàng bǎi hè
[释义] 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出处] 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拼音] bù rǎn yī chén
[释义]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拼音]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释义]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拼音] fá yī quàn bǎi
[释义]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 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拼音] fēn fēn bù yī
[释义] 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请宴’的,也有做‘窥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纷纷不一。”
[拼音] yī guō zhǔ
[释义] 比喻不分彼此,一样看待或处理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对具体人应作具体分析,把他们都当作叛乱分子一锅煮,可能越闹越乱。”
[拼音] lüè xùn yī chóu
[释义] 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六章:“但是书写有些潦草,个别地方选词不十分精确,略逊一筹。”
[拼音] miàn mào yī xīn
[释义] 样子完全改变,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出处]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现在农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拼音]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 亦作“一笔勾销”。全部取消之意。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拼音] mù kōng yī shì
[释义]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出处]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拼音] mò zhǎn yī chóu
[释义]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出处] 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拼音] nián fù yī nián
[释义] 一年又一年。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拼音] pò tí ér dì yī zāo
[释义] 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1回:“像这等先事戒备,还是破题儿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