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809个与“”相关的成语:
  • [拼音] yī dé yī xīn
    [释义]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字不识

    [拼音] yī zì bù shí
    [释义] 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 片丹心

    [拼音] yī piàn dān xīn
    [释义] 一片红心。指全部忠诚之心。
    [出处] 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 钱如命

    [拼音] yī qián rú mìng
    [释义] 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亲裁,不经奴婢,而一钱如命,恐人侵蚀,不利于己也。”
  • 表非凡

    [拼音] yī biǎo fēi fán
    [释义] 仪表和普通人不一样。形容人的外表英俊;气度不凡;气宇轩昂。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
  • 无所得

    [拼音] yī wú suǒ dé
    [释义] 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出处] 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 饭之恩

    [拼音] yī fàn zhī ēn
    [释义] 一餐饭的恩德。指小恩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切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 通百通

    [拼音] yī tōng bǎi tōng
    [释义] 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通:通晓;懂得。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 清如水

    [拼音] yī qīng rú shuǐ
    [释义]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 统天下

    [拼音] yī tǒng tiān xià
    [释义] 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 《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 戮力

    [拼音] lù lì yī xīn
    [释义]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出处] 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 边防》:“中国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
  • 笔不苟

    [拼音] yī bǐ bù gǒu
    [释义] 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
    [出处] 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 举两失

    [拼音] yī jǔ liǎng shī
    [释义] 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
    [出处] 《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 毫不苟

    [拼音] yī háo bù gǒu
    [释义] 犹一丝不苟。
    [出处]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 饭之德

    [拼音] yī fàn zhī dé
    [释义] 喻微小的恩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毫不染

    [拼音] yī háo bù rǎn
    [释义] 犹一尘不染。
    [出处]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无所能

    [拼音] yī wú suǒ néng
    [释义] 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 蛇吞象

    [拼音] yī shé tūn xiàng
    [释义]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出处] 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熔于

    [拼音] róng yú yī lú
    [释义]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出处]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 败如水

    [拼音] yī bài rú shuǐ
    [释义]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