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xiàn xī wàng
[释义] 还有一点微弱的希望
[出处] 丁玲《水》:“他们还留着一线希望,这希望使他们一天一天地瘦起来,然而却一天一天地清醒起来了。”
[拼音] yī hū bǎi nuò
[释义] 诺:答应的声音。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形容权势显赫;仆从很多。
[出处] 唐 拾得《诗》:“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拼音] yī mǎ píng chuān
[释义]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拼音] yī lái èr qù
[释义]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一来二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拼音] lüè jiàn yī bān
[释义] 略:大致;斑:斑纹。大致可以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见到的一点可以推知事物的全部。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拼音] wǎng kāi yī miàn
[释义] 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
[拼音] yī biǎo rén cái
[释义] 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拼音] míng zào yī shí
[释义]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 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拼音] míng zhèn yī shí
[释义]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拼音] yī kè qiān jīn
[释义] 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
[出处] 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拼音] yī wú suǒ huò
[释义] 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一无:全无)。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拼音] yī pù shí hán
[释义]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拼音] yī bō sān zhé
[释义]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出处]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拼音] wú yī bù zhī
[释义]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拼音] chāng jué yī shí
[释义] 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出处] 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曾经猖獗一时的法西斯党徒及其第五纵队的死期是一天一天逼近了。”
[拼音] yī wù zài wù
[释义] 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拼音] luàn zuò yī tuán
[释义]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出处]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拼音] lüè gāo yī chóu
[释义] 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拼音] yī dé zhī gōng
[释义] 一得:一点儿心得;功:成绩。一点儿很微小的成绩;指微小的成功。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