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元,生卒年不详,约1122(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南宋黄升编《花庵词选》,及《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4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婉约词》中收2首。
杜濬(1611~1687)清初诗人。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又号西止,晚号半翁。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时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避乱流转于南京、扬州,居南京达四十年,刻意为诗,诗多寓兴亡之感。著有《变雅堂集》。
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 堪称一代宗师。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唐昭宗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至904年在位,在位16年。
文德元年(888年)昭宗即位时,黄巢起义虽已失败,但大唐帝国在唐末农民战争的打击下分崩离析。在地方,藩镇割据、军阀各占一地,目无天子,基层组织完全为军阀取代,州无刺史、县无令长,地方事务多由武夫署理。
昭宗为了扭转这种内有权臣、外有强藩的局面,处心积虑,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并实行了平定四川与河东李克用的战争,但是结果却与当初设想的大相径庭。用兵四川虽然最终消灭了田令孜,但是却最终失去了西川,让王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河东之役虽然确实削弱了李克用,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中央禁军折损大半。朱温则坐收渔翁之利。从此朱温的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昭宗间接上帮助朱温成为了中原霸主,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此后唐昭宗一直受制于李茂贞与朱温。天佑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唐昭宗为朱温所弑,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蔡琰 [魏晋]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严蕊(生卒不详),原姓周,字幼芳,汉族,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
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罗学瓒(1893-1930),湖南湘潭人,1893年生。191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该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为同班同学。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后为第一批会员,并成为骨干。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1930年牺牲于杭州,年仅37岁。
李存朂(885-926),小字亚子,原为突厥沙陀族人,赐姓李,为晋王李克用之长子。胆略绝人,骁勇善战,北退契丹,东灭燕,又灭梁,公元923年称帝,在位四年,史称后唐庄宗。存朂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同光四年为伶人所杀。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宋代著名女词人,湖州(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与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著有词集《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其词“佳处不减李易安”。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刘伯坚(1895年—1935年),四川平昌人,早年曾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东方大学学习。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后来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六大;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21日壮烈牺牲。
2009年刘伯坚被评为“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谢克家(1063—1134)字任伯,上蔡(今属河南)人。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宋朝诗人、书法家。词存《忆君王》一首,见《避戎夜话》。《全宋词》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