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诗集》

中共收录了176首诗词:
  • 宿金沙江 - 杨慎 - [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 咏柳 - 杨慎 - [明]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行戍稿》) - 杨慎 - [明]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 杨林病榻罗果斋太守远访(《七十行戍稿》) - 杨慎 - [明]

    荒店晨炊冷灶烟,忽闻五马暂流连。关山尽是销魂路,樽酒翻为迸泪筵。遥想生还成幻梦,纵令死去有谁怜。眼前难缩壶中地,何问灵均楚国天。
  • 闻笛 - 杨慎 - [明]

    江楼寒笛起春声,蜀客扁舟万里行。吹尽落梅还折柳,新春残腊正关情。
  • 西征夜 - 杨慎 - [明]

    寒重旅衾单,默对灯花谢。乱山荒垒间,独客孤眠夜。寂寞与谁同,寻思似梦中。劳劳无止极,去去忘西东。故乡孟冬别,有约仲冬返。人愿天不从,长征日以远。异县多相知,樽酒话心期。含悲不能语,泪为生别滋。
  • 王子渊祠 - 杨慎 - [明]

    玮晔灵芝发秀翘,子渊摛藻掞天朝。汉皇不赏《贤臣颂》,只教官人咏《洞箫》。
  • 大堤曲 - 杨慎 - [明]

    大堤二三月,垂杨千万把。上枝堪藏鸦,下根堪系马。藏鸦系马晚楼边,沉水香焚清酒传。红霞宛宛歌声外,汉水团团明镜前。夜饮朝眠欢不足,秋去春来芳草绿。只知郎橐尽黄金,不道妾颜销白玉。江有方洲岸有沙,牙樯丝缆各天涯。钗横花困惊残梦,不信行人不忆家。
  • 中秋 - 杨慎 - [明]

    四壁蛩吟白露团,西园清夜为谁欢。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
  • 秋风引 - 杨慎 - [明]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 新曲古意 - 杨慎 - [明]

    凌波洛浦遇陈王,惣步邯郸缀舞行。鸾尾凤头争嬿婉,麝脐龙脑斗芬芳。巫阳台上春先到,汉月楼中夜未央。结网嬉蛛垂藻井,营巢睇燕宿梅梁。金仙素掌晞金露,玉女青腰褭玉霜。翠织屏风交屈戍,红罗斗帐挂香囊。腻鬟斜坠乌云滑,脂体横陈白雪光。词赋楚王怜宋玉,画图天老教轩皇。生憎露鹤催宵急,死恨星鸡促曙忙。肯信王嫱嫔绝
  • 初寒拥炉欣而成咏 - 杨慎 - [明]

    闭户当严候,围炉似故人。胡桃无赐炭,榾柮有穷薪。儿免号寒喜,翁便永夜亲。焰腾金菡萏,灰聚玉麒麟。剪烛休论跋,传杯莫记巡。煎茶浮蟹眼,煨芋皱蚪鳞。一点那容雪,干门预借春。灞桥何事者,冻缩苦吟身。
  • 咏史 - 杨慎 - [明]

    月仗云门五彩球,御前争赌最先筹。须臾赢得西川印,便脱青衣拥碧油。
  • 禺山传五岳山人任少海书札兼致问讯因忆 - 杨慎 - [明]

    五岳山人相忆,八行书札遥通。吹箫夜郎月下,采药白帝云中。尘世英雄易老,浮生踪迹难同。张衡《四愁》吟断,宋玉《九辩》悲穷。
  • 嘉陵江 - 杨慎 - [明]

    嘉陵江水向西流,乱石惊滩夜未休。岩畔苍藤悬日月,崖边瑶草记春秋。板居未变先秦俗,刳木犹疑太古舟。三十六程知远近,试凭高处望刀州。
  • 早春 - 杨慎 - [明]

    江暖波光映日光,几家同住水云乡。槿篱茅舍繁花里,也有秋千出短墙。
  • 玉台体 - 杨慎 - [明]

    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妆罢金星出,歌残璧月低。留欢夜未足,恨杀汝南鸡。
  • 双燕曲 - 杨慎 - [明]

    有鸟名飞燕,雄雌自相将。饮君玉池水,巢君文杏梁。美人当轩坐,恐涴罗衣裳。请君驱除之,君怜不忍伤。雏生八九子,娇爱比凤凰。鸣声何啾啾,闻我庭东厢。习飞还不远,堕坠双扉旁。主人戒庐儿,毛羽无摧戕。不啄五株桃,不啑五亩粱。秋风从西起,翩翩向南翔。昔为黄口儿,今为乌衣郎。辞巢谢主人,华屋恩难忘。愿主寿千岁,
  • 谢平江送至广通 - 杨慎 - [明]

    明月清风渡两桥,相随百里不辞遥。共怜话别无长夜,红烛清樽碧玉箫。
  • 滇海曲 - 杨慎 - [明]

    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 杨慎
  •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杨慎诗集]